中国的摇滚该走向何处

楼主
中国的摇滚该走向何处
[P][SIZE=12px]  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摇滚乐,一直认为摇滚是最前卫,最有先锋实验意义的。因此,我想谈谈我对摇滚以及相关音乐的一些个人看法,说说我所认为的,国内一些最有艺术价值的音乐人。个别地方说得可能会有些偏激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音乐与其它艺术一样,虽说有些最为基本的规则,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创新,要有所突破。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对音响效果的不断试验的过程。当然歌曲还会附带着歌词的意志。如果听完了第一句,就差不多了解结尾时,就好比是毫无新意的电影,能奢望给受众的感官带来多少惊喜,更别说是感动了。重复单调的音响刺激,所带来的只能是麻木或者狂燥不安,就像郑钧所说的“简单粗暴”。当然我们可以借口说“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”,其实更多的可能是趁着名气多捞点钱。这种功利背后所隐藏着的是,无法静下心去写一段旋律,或者编个好的配乐。音乐就是音乐,无论你怎么去炒作它,它就撂在那,真正懂的人是可以听出好坏的,而很多人只是在凑凑热闹。我也是摇滚青年了,我一摇滚就来高潮呀!真操蛋。为什么张楚、何勇、窦唯淡出歌坛这么久了,依然还有这么些铁杆歌迷。他们确实还是有着直接、坦诚、真挚的东西在音乐中有所流露。当音乐家的冲动完全释放时,转换来的是听众冲动的释放,狂热的无法抑制的爱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我一直认为,真正的艺术有时是很小众化的,就像梵高刚开始不被人们所理解,像毕加索的抽象会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。当然并不是说艺术家就非得要鹤立鸡群,天马行空,而是他们所感受到的美,是先知的,还不被人们所知晓,是先行的革新。而对于乐坛,唱片公司有时最烦的也是这些人,你他娘的什么艺术嘛,不也就那么一回事,能给老子捞钱吗?!中国听众更喜欢听的是你的吹牛,听舞文弄墨的文字。于是乎,在中国乐坛,注定有些艺术家要被人们所不解不屑,所遗忘,甚至沦为悲哀的笑料。他们丧失了表演的舞台,音乐理念得不到更好的推广。非法下载,无休止的盗版,传媒的丧失良心,唱片公司的不平等条约,当音乐人被压迫得为生活去奔波时,你认为他还有多少心思去弄真正艺术层面上的音乐。谁都没有那么伟大。反过来,听众的潜意识会想,连温饱都解决不了,根本不懂投机钻营扬门立望,听你的音乐,只会让我变得愚蠢和疯癫。还艺术家,去你妈的;再说了,我也不想听复杂的音乐,我要的只是一种消遣,就好比我一个月能操31个女人那么简单。这就是一个可怕而悲哀的恶性循环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高晓松,引领了中国的民谣时代,喜欢用模进来创作的完美主义者,带着浓郁的人文气息,却被讽为风花雪月,请问,他在音乐上得到应有的回报吗?他还是被尊重的,可那只是像雷锋一样,只是被利用的道具;像人民教师一样,被誉为最光辉的事业,可是回报很低微一样悲哀。由刘欢演唱,李延亮配吉他的《好风长吟》,其中的力量,能让很多自称“摇滚”的人望尘莫及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窦唯,辉煌高亢的摇滚就不多说了,中期的《take care》、《还有你》、《上帝保佑》、《主》等,后者还带有一段很有民特族色的连复段,够迷幻吧,有被重视吗?我非常支持窦唯搞纯音乐试验,其实歌曲本身也应该往器乐的方向靠拢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张楚,嗓音高亢苍茫,诗般极具跳跃性的歌词,独具匠心的旋律,可谓自成一格。对于汉字的声韵来说,歌词和旋律有时候是一种矛盾,可却被他弄得充满诙谐的动感,还带着戏剧般大音程的跳跃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许巍,早期的作品总能在压抑中爆发出一种明亮的色彩。他的音乐中国的东西几乎没有,却有着很浓郁的古典风韵,把其看成是小型的古典作品也毫不为过。《今夜》像雨丝般缠绵的键盘,《情人》像清泉般流淌的吉他,《遥远》、《在别处》、《永恒》、《水妖》等的旋律进行,一句话,真棒!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我最喜欢的甲壳虫乐队,在中国乐坛只有两人与其神似:张楚是以其极为松散自由的节奏和旋律,许巍是以最擅长的离调和转调,他对音乐的进行有着很独到的理解,比方说新作品《爱》,这首歌几乎可以用两个调的自然音阶来记谱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何勇,这个彻头彻尾的朋克,却整了首《幽灵》,这是我至今听到的《瑶族舞曲》最为精彩的版本,非常空灵,能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。最后的马蹄声,嘶叫声,如怨如泣的吉他声,让人恍如生命的远去。可惜他可能再也无法在屏幕上展示他极其感召力的舞台魅力了。单是一首《垃圾场》,就足以封杀他在中国所有的艺术生命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零点,早期作品喜欢在小音程间徘徊和推进,类似于老鹰的《加洲旅馆》,后来改编和创作的《粉墨人生》、《天下掉下个林妹妹》、《打虎上山》等,展示了中国国粹的东西,真是让人在震撼之余,顿生狂喜。改编内蒙的《送亲歌》,同样展示了其深厚的编配功底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郑钧,运用民族的东西最多且很出彩的摇滚人,像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》《回到拉萨》里的原生态民歌,《灰姑娘》里的葫芦丝,《第三只眼》里的木琴音色,《路漫漫》里的高胡,以及自始至终贯彻的秦腔般大气的唱法。当然其它的还有崔健《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》里的古筝,张楚《姐姐》里窦唯的笛子。个人认为,一首好的歌曲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某种乐器或者音乐风格。后期的,像《私奔》,追求一种与酷玩乐队相似的平稳的节奏感(当然旋律不一样),这种风格在中国,在声音碎片乐队里有很好的体现。而《简单粗暴》《爱上当》《商品社会》等,除了配乐稍嫌简单,还是很不错的摇滚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BEYOND恐怕是中国最卖座,拥有最多歌迷的乐队了,以前一直有人在对他们进行攻击,但是,不可质疑的是,他们确实创作了很多精彩的Solo,尤其是像《灰色轨迹》《旧日的足迹》《俾面派对》等,篇幅长且极其华丽。而《冷雨夜》的贝斯,至今仍令很多摇滚乐迷和乐手念想,许巍《今夜》的健盘弦乐能与其有一PK。《爸爸妈妈》《醒你》所用的键盘弦乐,更是一种很好的点缀。音乐其实就是这样,在多年后,还有人在在念念不忘你所创作的东西,这就是永恒的生命力。他们除了歌词旋律和整体音响稍嫌圆润柔弱,呐喊的东西少了点,个人认为,从曲风来说,是国内最有资格跟枪花乐队PK的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另外,像超载的《梦缠绕的时候》《如果我现在》《魔幻蓝天》《时光流淌》《九片棱角的回忆》,指南针的《选择坚强》等都是很不错的作品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花儿乐队,一直被指为伪摇滚,可我个人觉得,无所谓摇不摇滚,谁出精品谁就是老大。凭心说,这支中国最年轻的,一直以搞怪为线路的朋克乐队,他们所带有的年轻人的天马行空的突发其想的歌词,这是那些板着面孔的老一辈砸破脑壳也想不出来的,老让我想起甲壳虫的诙谐。《静止》《破灭》《结果》《穷开心》《胡说胡有理》等,不足之处是几乎每首歌的配乐和录音都比较粗糙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子曰,《酒道》《没法儿说》《另类摇滚拼盘》等,被称为玩民族摇滚的乐队,但其实音乐里真正民族的东西不多,配乐倒很像窦唯玩的背景音乐,很是随意。可是唱腔,却是有很浓郁深厚的中国说书的风味。歌词也写得很有意思,可有人把它评为把无聊当有趣,无语呀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而二手玫瑰,除了改编的《嫂子颂》外,还真没法说,毫无灵感,带着东北二人转与生俱来的流氓气质,整个一变态佬。乐器练到一定程度,突然意外地发现自已什么都干不了啦,只能玩乐队混饭吃。二人转被赵本山弄得是全国知晓,可是河南梆子,人家那才叫真幽默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谢天笑,虽然嗓音似破锣,可是跟许巍一样,喜欢用最轻松,一直奔跑着的节奏,他的音乐给人很休闲,很慵懒的感觉,被称为意识流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我非常喜欢周云蓬的《不会说话的爱情》,这首歌虽说旋律是一段体,不继地重复,但歌词真的很有艺术,带着浓郁的草根意识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目前国内恐怕专辑卖得最贵的就是左小祖咒了,他的音乐带着窦唯对声响最为细致的控制,谢天笑的意识流,以及张楚支离破碎的歌词,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肯定会有人狂热的追捧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仿古浪潮: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以唐朝为代表,喜欢把歌词整得像古诗词一样,《梦回唐朝》《演义》《月梦》《送别》等,让人感觉李白就在你面前,为你“对酒当歌”,很有仙风道骨呀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轮回,吴彤总是以京剧老生的唱腔来演绎歌曲,以岳飞的词,阿炳的二胡曲为主旋律的《满江红》,以及《烽火扬州路》后期吴遥的《大江东去》呀,都是很大气的作品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而到了周杰伦,这家伙真接搬用了欧美的蓝调说唱风格,配上方文山也很“风骚”,很小资,很梨花的的歌词,来个大的整合,还真火了呀。这其实就是一种音乐上的营销策略。听众,唱片的买方,他们需要一种新的东西来刺激耳道。代表作:《以父之名》《半兽人》《爱在西元前》《东风破》《夜曲》《夜的第七章》等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在此,再次向罗大佑,袁怀仁等音乐人致敬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像齐秦呀,人家那会做音乐的那股子认真劲,就不是现在的很多音乐人能比的啦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还得说说迪克牛仔和动力火车,他们把摇滚和流行情歌很好地揉合和催生,创造了如临深渊般的凄厉情歌风格,至今阿信仍在沿袭这一路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以往摇滚总是挖苦流行的滥情和无病呻吟,而流行总是嘲笑摇滚的知识分子的劣根性。可我总觉得,当流行去追求像皇后乐队般富于变化而华丽的旋律时,(比方说谭咏麟《幻影》《爱的根源》《雨夜的浪漫》《感激》; 张学友《分手总在雨天》《我等到花儿也谢了》《女人心》;黄凯芹《情深缘浅》; 王菲《我愿意》《流年》《矜持》《暗涌》; 张惠妹《人质》《别在伤口上撒盐》, 陈慧娴《夜机》;陈奕迅《十年》《K歌之王》;江美琪《我知道我会哭》;叶蓓《阴差阳错》《B调小雨后》等好的作品),歌曲涵盖了一些真正属于音乐的东西的时候,摇滚还会说话吗?是依旧撑着嗓子声嘶力竭,还是会仰首挺胸普渡众生,抑或虚伪地装得像手捧圣经般神态自若,有时候呀,疲倦和心虚还是会出卖你的。事实是,当我们可爱的摇滚音乐人,萎缩成歌词创作的爱好者时,会有一种东西让我们食不知味,夜不能寐,真是抓狂呀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中国有多少真正好的歌曲,能把主旋律当成器乐来演奏的。咱们只说摇滚和流行,不用去说民族的, (像雷振邦《怀念战友》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》,施光南《多情的土地》,沛东《我像雪花天上来》,其它像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》《山歌好比春江水》《走西口》《高山流云》《红梅赞》《我们新疆好地方》《前门情思大碗茶》,以及刘欢唱的《这一拜》,《好汉歌》《去者》《情怨》等等,人家这些都是多好的作品呀), 后两首更是我听过的最具有浓郁国粹戏剧特色的歌曲,其它打着这个名号的,很多都是狗屁。有时候呀,艺术和消遣,两者它就没去比。当然,消遣捞到钱的时候,艺术可能还在饿肚子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最后,想说说汪峰,这个一直以爱国摇滚自居的音乐人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  《美丽世界的孤儿》《小鸟》《青春》《在雨中》《忧郁的眼睛》《我会在这儿等你》》《硬币》,后者只能算是民谣。个人认为这几首是词曲、编曲、配器比较完美的作品,其它那些,不想说太多,雅俗共赏吧。新专辑中《无主之城》等的歌词,还是硬生生地离开了艺术家内心的孤芳自赏,回归到社会,回归到了摇滚的自我反省,因为,它需要被认同。但我总觉得音乐,一进入副歌,就是无休止的失真扫弦和大音量的简单节奏,极其粗糙暴躁。最要命的是,《春天里》的旋律走向明显受《昨日重现》的影响。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
[/SIZE][/P][P][SIZE=12px]本源来源于:保时捷娱乐城1888.com  www.wxe55r.com[/SIZE][/P]

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.0156 seconds with 2 queri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