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要面子活受罪,送人情成为让大家痛苦不堪的体验

楼主
死要面子活受罪,送人情成为让大家痛苦不堪的体验
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。然而,这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却日益演变为沉重的“人情债”。不知不觉间,人情支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。近日,记者在吉林农村采访发现,这股“随礼风”在农村刮得更猛,一家有喜,全村送礼,令农民苦不堪言。
    “在农村,面子最重要”
    “在农村,面子最重要。不是有句话嘛:死要面子活受罪。就是受罪,这面子也得要。”在德惠市郭家镇海青村的一个小卖店里,一名农民这样对记者说。
    小卖店里聚集了七八个闲唠嗑的村民,当记者询问起人情支出这个话题时,村民们七嘴八舌地炸开了锅。“结婚、生子、满月、祝寿、盖房、上学,现在农村随礼的花样太多了,就连杀头猪都得摆几桌。”村民李文秀说,“一年光随份子的钱就得小一万,要不出去打工挣钱,光指那几亩地,真是招架不住呀。”
    “请你你能不去吗?去了你能白吃吗?”旁边一位大姐的一连串反问让大伙都乐了,“都是亲戚里道的,在农村亲戚朋友多,送谁不送谁,送多送少自个心里都得掂量掂量,宁落一群不落一人,要不然遭人背后戳脊梁骨。”
    “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账本,记得清清楚楚,谁要是差事了,再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。没钱随礼?就是砸锅卖铁也得随!”大姐的一番话引得周围的村民频频点头。记者采访发现,如今不想送又不敢不送、不得不送的矛盾心理成为大部分农民的主流心态。
    礼钱不断攀升 贷款随礼常见
   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,农村的人情费用也跟着大幅上涨。采访中不少农民表示,20年前随一次礼也就二三十元,10年前涨到50元。最近这几年,份子钱跟着水涨船高,关系不太近的随100元,实在亲戚500元到上千元不等。
    村民潘世荣告诉记者,去年他随过最大一笔礼金是弟弟家孩子考上大学的2000元钱,最少一笔是村里一户娶媳妇,他和老伴儿都没去吃饭,让人捎了100元钱。“要是去吃饭,100块钱都拿不出手。一年好几千的往外给咋能不心疼?以后想办法再往回收吧。”潘世荣说。
    碍于情面,很多农民将人情费列入全年生活的刚性支出预算,甚至出现贷款随礼现象。一名吴姓村民对记者说,仅2013年他就随了20多份礼,总共花了7000多元。“现在有的村民为了随礼,在备春耕的时候,特意增加贷款额度,把随礼的钱提前计划出来。还有的为了随礼不得不把家里的牲口卖掉。”
   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由于人情消费猛增,使农民用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被挪用,加大了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,减少了积累基金,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投入和扩大再生产。加重了农民负担,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,成为套在农民脖子上的枷锁。
    人情风扭曲 人际关系亟待回归本位
    谈起随礼的心理,很多村民直言,随出去的钱千方百计也得“捞”回来。有些人想方设法找由头,老人小孩过生日摆几桌,盖个房子都算乔迁。正是由于这种不能吃亏的心理作祟,使礼尚往来陷入了恶性循环,透支着农民之间本应淳朴的关系,让情和礼变了味。
    “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,随礼档次也在逐渐提高。人们互相攀比的风气愈演愈烈。”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沪生表示,随着随礼金额、档次不断攀升,会将人际关系不断拉大,为躲避不断攀升的礼金,反而疏远了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那份情谊。“其实理性来看,礼是情的媒介。重情轻礼,这才应是社会所倡导的。”
    从事农村消费研究的吉林财经大学教师刘元胜认为,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于其固有的关系圈和人情网,随礼的双重压力尤其严重。现在人情往来金额大、名目多,已经扭曲了人际关系。因为礼轻礼重、有来无往而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、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。
    “当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,要把转变农民观念、移风易俗作为培育新农民的重中之重。为此,农村干部不妨带动村民制定村规民约,刹住‘随礼风’,倡导文明乡风,同时引导村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当中。”刘元胜说,有条件的村可以重新设立红白理事会,建规立约、依规办事,为扭曲的人情风正位。

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.0859 seconds with 4 queries.